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五大连池风景区打造成黑河旅游休闲养生板块”的重大决策,发挥五大连池风景区在黑龙江和黑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11月4日至20日,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组织由管委会领导及政治部、规划建设局、旅游局、景区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考察团,赴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云南昆明少数民族村、腾冲、湖南张家界、河南云台山等国内著名风景区进行考察学习,目的在于学经验、找差距、促发展,推进五大连池风景区建设,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峨眉山风景区围绕全球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和全球最温馨的旅游热线目标,着力打造新亮点、新形象、新文化、新品牌,峨眉山股票的上市和领先完成的“数字峨眉山”项目,迅速使峨眉山走向成熟,对景区各类资源实现动态化和精细化管理,景区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能力以及游客服务水平位列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大型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典范。建成了中国西部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温泉度假国际会议中心,成为集观光、休闲、会议、度假、养生、康疗、文化、娱乐、美食为一体的全新多功能复合型的新峨眉山景区。2006年峨眉山风景区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旅游收入8亿元。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大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大力实施“四个一体化”(即城区与景区一体化、旅游与文化一体化、旅游与生态一体化、旅游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着力推进“旅游业三个转变”(即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不断加大景区投入,打造城市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旅游营销,优化旅游环境, “行、游、住、食、购、娱”六大基础产业要素规模逐步壮大,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接待游客达到58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达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其中旅游门票收入1.5亿元。
九寨沟风景区几年来,坚持走“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通过加强保护、完善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提升管理服务,探索并创建了“保护型发展模式”,推动资源保护与门票经济的平衡发展,成为全国生态旅游的典范。几年来,用于保护与发展的经费12.9亿元,实施景区观光车管理模式,开通了总长60余公里的架空式木质人行道,景区全部实现环保厕所,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和监管系统。2006年接待游客231.7万人次,门票收入4.2亿元。旅游业已经从产业型提升到主导型。
腾冲风景区依托丰富的火山资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2006年,接待游客244.9万人次,同比增10.23%,实现旅游总收入9.06亿元,同比增12.5%,火山、热海、和顺等六景区实现门票收入1450.21万元,同比增43% 。今年1至7月,共接待游客155.7万人次,同比增6.26% ,实现旅游总收入6.23亿元,同比增11.8% ,实现门票收入935.58万元,同比增41%。
张家界风景区几年来朝着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迈进,在交通上,形成了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引进资金20多亿元,成功地对张家界景点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招商建设了索道、观光电梯等服务设施。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使旅游企业和旅游运输公司投入运营。开展特色营销活动,旅游不断升温,在国内众多优秀风景区中脱颖而出,接待游客总量、实现旅游收入和境外游客量分别以年均20%、30%和4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达到游客1676万人次,旅游收入79.38亿元,境外游客达到123万人次。
近年来,云台山风景区紧紧围绕“建精品景区、创全国文明、闯国际市场、树世界品牌”的工作目标,突出政府主导地位,采用先进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并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合理配置景区各种资源,不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市场营销力度,实施山水品牌战略,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普通景区迅速成为世界品牌、全国知名、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形成了中国旅游发展的云台山模式。景区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年快速增长,2006年接待游客22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7亿元。
在听经验、看景区、找差距、促发展的思考比较中,五大连池管委会认真查找了自身的不足以及存在的优势。
这次学习考察,对于考察团成员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碰撞、精神上的鞭策、意识上的催化、观念上的洗礼、信心上的激励。这些先进风景区的超常发展,引起了五大连池管委会考察团的强烈反响,五大连池管委会的领导感触颇深:“这次考察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学习,在与这些先进的风景区的对比中,感到他们确实思想解放、意识超前,把风景区的管理、保护、发展和建设真正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在风景区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管理、旅游市场开发、宣传促销和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探索旅游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景区门票质押担保等投融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方面上尤其值得学习和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五大连池风景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总结学习别人更多的经验,取其精华,发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才能更坚实地向“国际一流景区”的目标迈进。”
先进风景区的经验令人振奋,极大地激发了考察团成员在加快五大连池风景区发展的热情。考察紧张而又忙碌,每天在凌晨,考察团成员就来到风景区,认真体会先进景区的管理理念,在考察途中,哪怕是一块标识牌,考察团成员也都进行认真研究。夜晚,又聚在灯下,开会分析,总结经验。规划建设局负责人说要加强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精品意识,提升风景区管理水平。除政府投入外,还大胆、多元化地探索旅游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景区门票质押担保等投融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旅游建设投入度增强。旅游局局负责同志表态:“要认真做好风景区旅游市场的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招徕客源,同时,拓展旅游市场开发,加强行业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欠合理,旅游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景区管理局负责同志认为,风景区的经营管理要依托产品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打造景区形象,赋予景区强烈的人文色彩,要大力营造景区和游客之间的感情维系。
辟蹊径,谋发展,寻求新时期五大连池风景区发展新思路,是这次考察的主题。“突出火山特色,打造连池精品”则是这次考察团成员全体的共识。“火山绝作,矿泉绝品”将把中国五大连池打造成为国际上重要品牌,“拜水都江堰、看水九寨沟、品水五大连池”将成为今后永恒的话题。
五大连池管委会确定明年是“景区建设精品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旅游品牌由国内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目的转变,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素质。五大连池风景区要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在五大连池风景区发展建设上要有一个新的突破,舞活黑龙江旅游龙头,推动黑龙江北部及黑河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增长。要重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快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完善接待服务设施,利用国际资本建设高星级酒店,引进国际品牌企业管理高星级酒店。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快与国际接轨,推进“数字五大连池”建设。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巩固观光产品,加强景区提质升级,按照5A创建标准,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明年重点打造世界名泉观光区和温泊观光区。丰富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变门票经济为产业经济,全面发展体育科考旅游、康疗养生旅游、探险旅游、商务会议旅游、自驾车旅游。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挖掘地域民族文化内涵,打造一台大型精品旅游文化节目。加强旅游宣传促销,重点加强境外市场促销,切实巩固俄罗斯市场,着力开发韩国、东南亚市场。创新促销手段,实行形象促销、概念促销、会议促销和品牌促销,达到专业化、阵地化、信息化。改善旅游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