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村:发家致富靠“杂”念
传统玉米专业村两次转型,变身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由种稻垧怎样更好的打造观光农业。农民触网如何由种的好到卖的更好。近年来的合作社成为农村比较普遍的经营方式也是农村调结构的主要载体,大多数的合作社会采取专业化特色化的经营方向,比如说蔬菜合作社奶牛合作社等等。但是在哈尔滨市宾县常安镇的营口村一家名叫小农夫的蔬菜合作社呢,却通过多元化的经营走出一条杂家致富路。

近年来,营口村党支部在常安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通过党支部指导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立足自身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道路,延伸、放大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条上带民致富的效应。
2015年5月,营口村把零散种植的32户菜农整合起来,成立了宾县小农夫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老营口”品牌,发展大棚果菜和木耳种植,取得了可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建立党组织,推进合作社跨越发展2017年8月,宾县小农夫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由村党支部书记杨宝军兼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配齐了支部班子成员,力争把专业合作社建成党员作用发挥的示范区。
党支部以“党建+社建+电商+基地+贫困户”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和妇女的优势,带动微商人员120人进行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把党组织优势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使农业现代化驶入“快车道”。年轻党员单宝生建设了4栋蔬菜大棚,在他的带动下,15户群众已经打造了20栋木耳挂袋大棚、41栋蔬菜大棚和两栋现代化育苗温室;党员刘玉革带动50余农户联手打造了145亩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树莓种植面积近千亩,现蔬菜基地年均销售果菜1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纯收入450万元,年解决劳动力就业120余人,带动贫困户12户。

二、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注重加强党支部对合作社的领导和指导,认真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是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学习内容。针对合作社党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的实际,组织党员有针对的学,从党章中选出100个简单易懂的知识点,适当延伸一些与农村党员关系密切的内容,制作成册,便于党员学习。二是合理划分层面分类学习。按照实际情况,把党员分为两个层面,分类开展学习。合作社兼职党员采取集中学、研讨学的方式进行,记笔记、谈心得,组织竞赛等形式,学深学透,发挥带头作用;合作社普通无职党员采取辅导学和激励学两种方式,每名支委成员负责帮带一名无职党员,确保学习效果。三是明确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按照农村党员“五带头、五不做”标准定好规矩,列出带头的事项,不做的标准,使党员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合作社和谐发展合作社党支部携手宾县职业教育中心共同打造生产和培训基地,组织党员和社员到山东寿光、浙江义乌、广东揭阳市参观学习蔬菜和电子商务,到牡丹江东宁、宁安、海林、林口等地学习种植黑木耳技术。另一方面与北京联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通伟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订单销售协议,使企业与合作社进一步与菜农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经过长期努力和发展,2016年,宾县小农夫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的“老营口”牌绿色果菜和有机木耳一经上市,便以其品质优良、口感脆嫩、营养丰富、质量安全的独特优势,迅速抢占了本地和哈尔滨各主要批发市场,著名影视明星张国强应邀成为合作社的形象大使。“老营口”牌木耳等产品在北京天通苑小区等连锁超市进行了线上和实体店的经营销售,产品已远销至北京、天津、海南、深圳、苏州等大城市以及韩国、日本、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北菜南销”目标已初步实现。

2017年,小农夫蔬菜合作社挂袋和地摆木耳达120万袋,并加快建设了毛桃、油桃、苹果、葡萄以及生姜、草莓、甘蔗、西瓜、香瓜为一体的试验示范园区,全力把“小农夫”打造成哈东地区最具南国浓郁乡土气息的农业采摘基地和示范园区。
小农夫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对“党支部+合作社”这一模式的积极探索,使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也正是有了党员社员的示范带头,才有了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和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