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旅游  >  黑龙江
搜 索
兴安岭隧道区
2017-11-21 10:28:41 来源:东北网旅游频道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牙克石与扎兰屯之间,有一片中东铁路沿线重要的区域,就是兴安岭隧道区,是连接大兴安岭东西两边的隧道,至今也是唯一的铁路通道。兴安岭隧道区是整条中东铁路线上修建难度最大的一段,在中东铁路线通车的时候隧道还在修建中。需要注明的是,这个站叫兴安岭站,不叫大兴安岭站,以前叫兴安站。

  兴安岭隧道,上面的是老碉堡。

  博克图镇是火车穿过隧道后的首个车站,也是中东铁路最早的五个大站之一,博克图东边有一个地方被称为“毛屯”,是当年俄国人的墓地。按照当地人讲述,博克图过去曾是俄国人聚集的繁荣小镇,而且是俄国驻军的要地,这里有中东铁路护路军办公室。沿着1901年建成的火车站,往山坡上走去,能看到那座与周围民居格格不入的石头堡垒式建筑的司令部旧址,格外威严,同一时期还有博克图宪兵队旧址,现在是第二百货商店。

  这座坚固的石头房子在周围低矮平房的衬托下很显眼。

  建国之后,博克图的俄国人纷纷离开,只剩下一些出生于此的中俄混血留在这里,大多现在也早已去世。曾经的俄国墓地被逐渐开垦成农场,已无法找寻到当年的遗迹。不过偶尔也有曾经侨民的后代来此探访,他们的家族墓地在大山的更深处。这些俄国人有些是独自来访,有些是一家人,当地的出租司机把他们送到公路旁,他们就自己去山里,回程时默默不语,不知是找到之后的感慨,还是没找到的失望。

  兴安岭隧道现在不能徒步走进,只能在上面拍照,以前还有武警把守看管。我乘坐的火车穿过隧道之后,往下面的山沟里望去,发现了几栋散落在沟中的老房子,那个山沟叫做新南沟。

  从博克图出发大概半小时的车程,进入可以远处眺望到兴安岭隧道的路段,司机告诉我,那下面就是新南沟。我沿着路边的斜坡下到谷中,最先看到的却是一座堡垒和一条短隧道。

  因兴安岭隧道区附近山地路况复杂,当时火车推力不够,无法直接爬坡,所以需要修建螺旋线路爬坡,在火车线路通车时,隧道还没有完工。在兴安岭隧道外,还修筑了一条新南沟隧道,即我在路边看到的碉堡把守的只有几十米的隧道,当时称作“兴安岭石头瓮道”,是螺旋展线绕山行进的必要建筑。

  从公路上看过去非常显眼的碉堡。

  因螺旋展线的起点与隧道东口的线路高度悬殊,展线绕行中与经过的线路形成上下交叉。为使线路在此穿过到达兴安岭隧道东口,这条新南沟隧道,与螺旋展线和兴安岭隧道同时修建,直到2007年滨州铁路线改线取直之后,这条隧道才停止使用。

  在展线交叉隧道的两端,各有一座碉堡,有人说是俄国人连同隧道一起修建的,也有人说是日本人占领博克图之后修建的。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因为按照当时的历史,俄国人修建隧道通车很仓促,来不及修建碉堡,之后也没有在此修建碉堡的必要,反而是日本人占领后为了防范苏联需要修建工事。另一佐证是日占时期在附近的乌奴尔地区基本都有日本的军事设施修建,包括山地堡垒和机场,很多遗迹保留到现在,所以较符合推论。

  两座碉堡中东侧的小一些,西侧的差不多有东侧的两倍大。碉堡墙面上还有粉刷的白字,可以辨认出“团结紧张”几个字。碉堡内部可以进入,只是通向二、三层的楼梯被拆除了,估计是担心有人攀爬危险。碉堡内还有地下部分,但无法进入且有积水。从碉堡内,能清楚看到当时的防御工事设计结构以及射击孔设置思路,两座碉堡死死守住这条路线复杂的兴安岭铁路线。

  新南沟里的木头老房子。

  西侧碉堡再西面,就是一片山谷草甸,膝盖深的野草从中,散落着四五栋俄式老房子。大部分房屋整体结构保存基本完好,大部分木质都没有腐朽,但有个别一两座只剩少许墙体。房子大门都完全敞开,进入房子内,还有少许残留物品和灶台等痕迹,部分房屋地板已出现破裂塌陷,可以看到下面的地基和积水。因为野外热胀冷缩无人维护,很多玻璃和窗框都是损坏的。

  房子上都有保护建筑铭牌,但看起来没起到太好的保护效果。

  司机师傅说,每年都会遇到三五个外地人来新南沟拍老房子。前几年,这些房子还有铁路员工在里面休息,现在好像彻底荒废了。

责任编辑:田彦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