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旅游  >  黑龙江
搜 索
北大荒知青五十周年回访旅行:哈尔滨-五大连池-齐齐哈尔-嫩江-九三农场
2018-07-12 15:01: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

知青公园

  13日(上周六),全国占地面积最大、最具知青时代特色、史料最详细的天恒山知青主题公园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公园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位于道外区东巨路。公园内建有喷泉、知青青年广场、生态木栈道及由非洲凤仙、孔雀草等20余种花卉组成的知青花海等园林景观。

  公园内还建设了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知青纪念馆。馆内有最初开垦北大荒的“北大荒第一犁”、知青们当年亲手书写的日记、制作的工具箱、北大荒沿途的原始风貌等展品及景箱,模拟和还原了当年知青们生活和劳作的场景。

  五大连池: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这首经典老歌,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赞歌,而且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最难忘的记忆。2017年6月13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迎来了一支由上海、浙江520余名老知青组成的旅游团队,从黑发变成两鬓白发,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到如今耳顺之年,他们怀着对北大荒的深深眷恋,40年后重返故土,眼前的一切,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弹指挥间,沧桑巨变。

图为上海赴黑龙江逊克的插队知青摆拍照

图为上海知青在黑土地的插队生活

图为一群知青在地头学习。

  黑龙江省老莱农场是为接收安排上海、北京、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讷河(拉哈)等市、县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由原劳改农场改建的知青农场。1968年祖国各地知青,陆续离开父母、离开城市到兵团、到农场、到农村、到边疆,滾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老莱农场六分场的知青,在十年的艰苦岁月中,为老莱农场的建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的奉献给了这片北国的黑土地。十年里,知青们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知青们白发鬓鬓,已近古稀之年,他(她)们每当知青战友来访观光都会欢聚一堂,回忆那共同走过的难忘的知青之路……

  嫩江:

  说起知青,这个共同的称呼,整整涵盖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与命运。共同的经历,将我们紧密相连。我们80多位兄弟姐妹组成了“嫩江农场老知青网”。虽然我们远隔天涯,却近在咫尺,我们神侃海聊,其乐融融。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叙友情,诉说我们的故事,诉说那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

  都说往事如烟,但知青的往事却永远不会在心中消散。穿过岁月的长河,走过记忆中的白桦林,望着一张张熟悉的但又平添了几道皱纹的面孔,我们又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彼此。一段段往事,一段段传奇,一段段充满笑与泪,伤与痛、悲与喜,铭刻着大爱的故事,像川流不息的母亲河——嫩江一样,在你我的心中流淌,流淌……

  九三农场:

  48年前的今天,是1700万知青心中永远难以忘却的记忆。那一天,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的一声号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成为*高指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之前已成星星之火的上山下乡运动,顿成燎原之势。他们中,有的人再也没有回来。今天,回望48年,岁月蹉跎。年轻的躯体,永不缺少激情的血液,同样的激情也以不同的方式释放着。黑白的相片令逝去的时光回转。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段时光怎么会令我们忘怀呢!我们经历了风霜雨雪,我们饱尝了辛酸苦辣,那个时代赋予了我们一个特殊的称谓——“知青”,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奋斗、我们的艰辛,我们的播种、我们的收获,我们的一切的一切都将凝固为“北大荒情结”!这是曾经在北大荒洒下汗水、播撒青春的知青们的记忆。他们用无比绮丽的文字描述自己曾经的青春,正如一张张笑脸,年轻的人们在懵懂中展示着自己的欢乐,似乎讲述着他们与理想之间,不过几步之遥的距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