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旅游  >  特别策划
搜 索
东北网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在行动 爱粮节粮——绿色家庭亲子行走进水美乡村
2022-07-29 15:28: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9日讯 8月4日,东北网小记者团将邀请南岗区长虹小学留守学生和东北网小记者亲子家庭一起走进哈尔滨闫家岗农场,看北大荒智慧农业,听老师讲垦区精神,赏稻田画美景,做有趣互动游戏,玩集装箱、天幕露营。

  一、活动时间:8月4日早8:30

  二、地点:闫家岗农场

  三、招募家庭:20个亲子家庭,欢迎自驾

  四、活动要求:请亲子家庭自备简餐,露营设备

  五、北大荒闫家岗农场

  北大荒闫家岗农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拥有水田面积2186亩;20栋超级育秧大棚,面积3200平方米;181个大格田,其中最大格田面积54亩。

  示范区以打造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观光农业为定位,深入推进集团农业现代化示范成果及现代农业“小而精”“小而美”的“微缩北大荒”。全力打造“四区一中心”——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区、科研攻关试验区、农业旅游观光区、农业教育学习科普区、数字农业中控中心。

  还有“鳅稻”、“蟹稻”种养模式,通过泥鳅稻螃蟹稻种植减少化学物污染,探索易操作、可复制的水稻生态种植技术。

  闫家岗农场场部中心区是阎家岗遗址,经考古发现这里早在23000多年前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哈尔滨人的发源地。经中国科学院对闫家岗遗址出土的化石标本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碳14测定,这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22370年(±300年),是目前已知的黑龙江省境内最早、最丰富、最生动、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的古人类遗址。这个遗址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是从地下半米多的深处发现古人用兽骨摞叠而成的圆形和弧形的建筑遗迹,这是当时“哈尔滨人”的临时住址。从旧古器时代的资料可以推断,两万多年前的“哈尔滨人”过着身披兽皮、手持棍棒、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闫家岗农场历史文化底蕴最丰厚的地方是始建于金代初期人工开凿的一条天然河道——古运粮河(又被称为金兀术运粮河),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

  运粮河东起哈尔滨市阿城区西部,从双城市境内穿过,流经闫家岗农场,向西延伸到太平湖,最后注入松花江。全长96.5公里,河床平均宽30-50米,流域面积415平方米,全流域地下泉水较多,但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

  当年,大金国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在阿城建立了金朝都城—上京会宁府,设有官府、寺院,兵民众多,所需大量的粮食、布匹、食盐等物资,由当时设在吉林省内的上京路转司供应。运输就成为了关键问题,由于需要绕道阿什河导致运粮时间过长,为了缩短航程,提高运输效率,所以开凿了这条人工运河。

  古运粮河见证了大金国一段璀璨的发展历史。在金代初期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伐辽战争时期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运粮河两侧分布金代6座古城,这些古城当时都是驻军要塞,每城约有300余人,也就是说,不足百公里的运粮河沿岸,金国驻军至少达2000人。近年来在河岸两侧发现的沉船、金代金银锭、北宋大钱等文物,确定了运粮河,运送军需粮草、钱财等重要物资的军用运河地位。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完颜阿骨打仅仅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伐辽战争的胜利。同时运粮河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的物质基础,主要用来运输从北宋获得的大量的战利品。

  如今的古运粮虽然失去了运输的功能,但它对于农场的千亩良田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活动要求:

  活动结束后请提交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作品,或者绘画书法等作品,形式不限,发到邮箱dbwxjz@qq.com。

  七、报名咨询:请拨打电话18845180500,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微信PattyJing(1047060070),联系编辑咨询。

责任编辑:平静
科普传播新方式网络展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