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丽江一对新人在玉龙雪山拍婚纱照时遭到雷击,此事引发了社会关注。在为这对新人感到痛惜的同时,我们可能需要了解一下雷电常识,增加野外遭遇雷电的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

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雷电是全球高发频发的现象,地球上每天大概发生5万次的雷雨,平均每秒钟就有约4000次的雷电,其中有100次左右形成雷击,也就是落雷。
其次,全球变暖可能会让雷电增多。根据2014年《科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全球温度增加会导致雷电频次增加,大概每增加1摄氏度,雷电的频次会增加约12%。据此估算,如果在温室气体等高排放情景(RCP8.5)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增加4摄氏度到5摄氏度,那么全球雷电频次会增加50%左右,雷击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再次,要提前了解一个地方每年雷击的次数。一个简单的估算方法是:一个地方每平方公里发生雷击的次数,大致相当于一个地方每年发生雷雨天数的10%左右。我国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每年雷雨天数在30天左右,按10%估算的话,每平方公里每年应该至少有3次雷击。而我国华北地区每年大概有10到15天的雷雨天气,每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1次雷击。
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雷击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做好建筑防雷以及户外防雷工作的原因。
防雷需要谨记一些要点。
首先,在户外,不要站在非常空旷的地区,因为有可能会形成局地最高点,而最高点容易形成雷击。
其次,不要靠近山上只有一棵树、一个棚子或一个小屋的地方,在这种屋子里避雨或者树下避雨,有可能处于局地的高点,成为雷击对象。
此外,要随时留意雷电预警信息。我国夏天雷阵雨多发生在下午和傍晚,所以登山要尽量选择早上出发,中午到达,然后赶紧下山,不要等到下午和傍晚到达山顶,这时候很容易出现暴雨和雷击现象。
还有一个小技巧——学会估算雷电的范围。如果你能听见雷声,那么这时候雷电发生的范围大概是10公里之内。所以,只要听见雷声,雷雨云就大概位于头顶1公里到10公里的范围内,这时需要赶紧躲避,因为雷电已经离得很近了。
如果人在野外的话,譬如在野外科考,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如果发现天上有黑云开始在头顶蔓延,就说明雷雨将至,尤其是当云发展得非常快的时候,说明对流非常旺盛,很快就会有疾风暴雨和闪电出现,要赶紧躲到结实的建筑物或山洞里。当然,躲避时要选择地势稍高一点的地方,因为低洼地区容易发生山洪。
如果有人遭遇雷击,通常会出现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现象。这时要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在五分钟之内进行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同时赶紧向医院和急救中心求助。在这一过程中,施救者也要注意雷击的风险,选择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急救。
( 作者:魏科,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报》记者崔雪芹整理。)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雪花”摩天轮 首亮松花江畔2022/09/26
- 港星遇袭被砍三刀急送医 砍完发现砍错了2022/09/03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体怎么回事?2022/02/22
- 寒风中这一幕让人感慨:这才是青春的样子!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康泰粮库经理孙光亮接
- 潮头观澜丨这座主媒体中心,如何打造冬奥记
- 亲望亲好 邻望邻好——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
- 强军一席话丨军队要能打仗 打胜仗
- 习近平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致口信
- 微视频丨逐梦冬奥
-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人民至上篇:美好生活
- 锻造雄师向复兴:擘画
- 广西苗寨:千锤百炼得“亮布”
- 全国秋收有序推进 粮稳物丰硕果累累
- 直播间里,好大米卖出好价钱
- 世卫专家警告:躺平者将“双手沾满鲜血”
- 美国报告近2.5万例猴痘病例
- 美媒爆料:美国军方利用虚假账号开展信息战
- 阿富汗喀布尔爆炸事件已致7死41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