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旅游  >  黑龙江
搜 索
龙江创新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 革命文物进校园活动打造“龙江样本”
2025-11-25 14:46: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活动现场

  东北网11月25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指示精神,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革命文物进校园”优秀案例宣传推广活动,于25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标志着全省性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龙江样本”。

  馆校协同结硕果 十大优秀案例脱颖而出

  自2025年8月活动启动以来,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与各级学校“结对子”的热潮,通过馆校协同“结对子”、革命文物“进校园”、研学实践“走出去”三大路径,有效打破了校园与社会的壁垒,将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生动的“大思政课”教学资源。

十大优秀案例上台领奖

  本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经过层层选拔,通过市级初评、省级终评,十大优秀案例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在活动现场,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教育厅领导为获奖单位颁发了证书,肯定了他们在推动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的先锋作用,这些案例各具特色,是“纪念馆+学校”协同育人的智慧结晶,集中展现了我省在推动革命文物与思政课创新融合上的探索深度与实践成效。

十大优秀案例上台领奖

  创新成果精彩纷呈 红色基因“活”在当下

  在案例分享环节,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生动展现了“大思政课”的创新活力与多元形态,凸显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成果——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思政课“潮”起来。

“龙江开学第一课”现场分享

  数字技术赋能,历史穿越时空:东北烈士纪念馆的《“龙江开学第一课”》案例,运用3D数字虚拟演播室、三维动画、AI等技术,让抗联将士的英雄事迹震撼重现,打造了沉浸式的历史课堂。

“大思政直通车”现场分享

  直通模式创新,教育跟着需求走: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大思政直通车”》案例,构建“馆内核心阵地+校外延伸网络”双轨布局,让思政教育突破场地限制,成为一辆开往学生身边的“红色育人直通车”。

“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现场分享

  青年主体创作,价值内化于心: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铭记历史,守护和平》案例,通过“参观研学+影像创作”的闭环设计,引导学生在自创的微视频中深化对历史与和平的感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的转变。

哈军工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弘扬现场分享

  军工精神铸魂,融合场景育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展示的哈军工优良传统传承案例,将专题展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在厚重的历史场景中阐释“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的精神内核,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灌输”到“情感认同”的深度跨越。

  薪火相传向未来,红色动能驱动新征程

领导参观展区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更是探索建立起一套“阵地联建、活动联办、课题联研、研学联推、队伍联育”的馆校长效协作机制。它成功地将静态的革命文物转化为动态的思政教学资源,实现了红色基因与青春血脉的深度融合,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思政课”实践范式。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它证明了“大思政课”的课堂无处不在,当历史与现实对话,思政教育便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强大力量。

优秀案例作品展示

  未来,优秀案例将走进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巡展巡讲,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教育引导更广泛的青少年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革命文物进校园”活动,已在龙江大地上播下了红色的种子。它不仅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厚植了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更以创新的模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持久红色动能,标志着黑龙江省在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责任编辑:平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