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鸡西市旅游局按照全省旅游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鸡西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指示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加大旅游基础投入、加快景区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景区档次和服务功能,有效推进了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80万人次,同比增长4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亿元人民币;接待入境旅游者13.8万人次,同比增长3%,旅游创汇4830万美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3%。
强化发展意识实现“三个到位”
近年来,鸡西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型城市转型,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文明开放、和谐鸡西的发展实际,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确定了“把鸡西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任务和目标,在加快旅游业发展方面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合力。围绕旅游业怎样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三个到位”。
一是发展思路到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抢抓机遇到位。紧紧把握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难得历史机遇,进一步坚定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确保了在较短一段时期全市各重点旅游景区及道路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三是统筹布局到位。从全面推动鸡西旅游业长远发展着眼,按照“先难后易”的发展布局,顺利有序地完成了各重点景区及旅游公路建设,全市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
创新行动加快旅游发展
创新是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实践中,鸡西市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器,建设成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健康产业、和谐产业与典型的循环经济建设发展。
创新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突出先进理念与市场运作的一致性。鸡西市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边境旅游资源,着力构建一湖(兴凯湖)、一江(乌苏里江)、一山(麒麟山)旅游发展大框架。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统筹结合的指导原则,投入200万元采取国内外公开招投标方式,编制完成了兴凯湖—北大荒文化、乌苏里江—珍宝岛两大精品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采用全国招标的形式做精品旅游区的规划,开创了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先河。同时,建立了鸡西市县二级旅游项目库和鸡西旅游项目招商网站,增强域外对鸡西旅游资源产品的认知度、美誉度。
创新旅游项目开发机制,突出政府导向与企业主体的协调性。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性支持下,有效地推动了市域财政、部门行业、域内外民间资本的投入,进一步拓宽了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几年来,全市共用于旅游景区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密山至兴凯湖当壁镇景区、鸡西至密山南线、环兴凯湖景区、虎林至虎头乌苏里江、密山至铁西森林公园、麒麟山景区环路等300余公里旅游公路建设,各主要旅游景区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同时,兴凯湖当壁镇、兴凯湖新开流、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虎头二战终结地、珍宝岛、北大荒书法长廊、凤凰山、麒麟山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