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旅游  >  旅游资讯
09国庆中秋长假全国红色旅游情况分析
//tour.dbw.cn  2009-10-20 10:30:00
 

  10月19日,国家旅游局今天发布《2009年国庆中秋长假全国红色旅游情况分析》,分析指出,今年全国10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642.45万人次,同比增长5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715亿元,同比增长43.6%,两项重要指标均呈现出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甲子峥嵘岁月,60年风雨历程。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又恰逢国庆节与中秋节重叠,8天的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红色旅游成为假日旅游的热点、假日经济的增长点,反映出各地统筹红色旅游“四大工程”综合效能成效明显,进一步彰显了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从全国10个重点红色旅游市、(县)反馈的统计数据来看,长假期间红色旅游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潮涌动,红旅火爆。

  今年全国10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642.45万人次,同比增长5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715亿元,同比增长43.6%,两项重要指标均呈现出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

  其中游客接待人次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分别有,遵义市166.8万人次,湘潭市105.87万人次,临沂市103.68万人次,游客接待人次在50万以上的城市还有,延安市85.15万人次,常熟市76.09万人次,广安市58.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的城市有,常熟市8.42亿元,遵义市8.16亿元,延安市3.53亿元,广安市2.87亿元,山东临沂市2.48亿元,湘潭市2.45亿元,井冈山1.27亿元。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100%的城市是延安市人次同比增长162.9%,收入同比增长105.5%,两项指标增长幅度均超过50%的城市还有遵义市人次同比增长62.3%,收入同比增长65.8%;单项指标增长幅度达到50%的城市还有湘潭市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55.42%,山东临沂市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71.94%。

  二、自驾游成为红色旅游的亮点。

  现在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私家车日益驶入普通老百姓的家中,长假期间携亲朋好友自驾出游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庆长假期间,各红色旅游景区随处可见来自祖国各地的自驾游客。井冈山今年自驾游客占到来山游客的95%以上,国庆期间更是有多趟自驾游车队来到井冈山。在去延安的游客中,以“自由行”、“自驾游”为主体的散客与团队人次比率为3:1。在临沂市各主要红色旅游景点自驾车游客游比例达到65%以上,停车场天天爆满,自驾车占旅游总车辆的70%。在湘潭,10月4——7日韶山高速公路收费站虽然起动了应急预案,开放了全部6个收费窗口,每日11时至15时,由于自驾车流量过大,等待收费的车辆仍排起了2到3公里的长龙。

  三、错峰出游,高峰推后。

  此次的国庆中秋长假是我国第25个黄金周,游客的消费心态也日趋成熟,加上10月1日的国庆阅兵,10月3日的中秋佳节,很多游客大多有意识的错开了10月1—3日的传统出游高峰,因而游客高峰期推后。如湘潭韶山10月5日接待量高达6.668万人次,创下历年黄金周的新高,上至白发苍苍、耄耋之年的老人家,下至呀呀学语、嗷嗷待哺的婴儿齐聚韶山。毛泽东广场人山人海,滴水洞景区人肩相摩,衣袖相接,故居门前长龙排尾,排队排了有1里多长。

  四、延长逗留时间,过夜游客增多。

  长假期间,来广安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增加到1.25天,接待过夜游客1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延安市区及重点旅游县城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在扩容后仍然接待满员,平均客房入住率达到99%,不少游客不得不入住到延安周边的安塞、甘泉、延川等县城;湘潭韶山星级酒店客房入住率保持较高增长,平均入住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3日入住率高达100%;井冈山宾馆饭店平均出租率为94.2%,旅馆招待所平均出租率为82.80%,均创造历史新高。

  五、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临沂市围绕“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四大主题,将红色主题游与生态游、地质游、文化游、乡村游、温泉游巧妙融合,推出了一系列旅游精品线路,每条线路游客都可以选择组合搭配,既能让游客感受到历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又能悠闲地享受自然山水、领略风土人情。湘潭市重点打造的“毛泽东成长之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茅浒水乡这一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绿色旅游产品融入进来,十一期间来韶山的游客纷至沓来,茅浒水乡可谓是“一房难求”。遵义的赤水旅游区日均接待游客3万多人。井冈山的乡村旅游点特色鲜明,生意红火,接待了大批中外游客。延安的《延安保卫战》演出景区总接待量为2.3万人次以上,创旅游综合收入128万元以上,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10%和180%以上。

  六、青少年学生多,凸显教育功能。

  长假期间,青少年学生参加红色旅游的明显增多,占三成以上。湘潭、临沂、广安等市接待的红色旅游者中青少年学生占了35%。青少年学生有的是结伴出行,有的是在父母带领下,还有的是三代同行。他们怀着对先辈的崇敬和敬仰,来到红色旅游景区,接受洗礼和陶冶。几个来自上海的大学生说,来到“共和国摇篮”瑞金重温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以此庆祝共和国60周年华诞,加深了对党的热爱,对共和国的热爱,对改革开放的热爱,非常有意义。贵州市民杜先生全家自驾车游览重庆红色旅游景点,他说,这一趟既是为了教育孩子感恩来之不易的幸福,也是提醒自己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在湘潭东山学校毛泽东同志曾经就读的自修室内,一位广东老人告诫小孙子,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点着油灯努力学习,你们现在学习条件这么好,应该好好读书,报效国家。

  此次长假期间,红色旅游如此火爆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60周年大庆,点燃红色旅游的激情。

  大气磅礴气势恢弘的阅兵式,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庆典活动,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激发了大家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开展红色旅游,回顾革命历史,接受传统教育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愿望。60年前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典上,有三位湘潭东山学校的校友同时登上天安门城楼,东山学校因此成为湘潭人民的骄傲,也成为今年湘潭旅游的热门景点。延安市千名安塞腰鼓手组成方阵,代表全国亿万农民参加国庆表演,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去参观延安红色旅游景点。延安志丹保安革命旧址、吴起革命纪念馆、子长瓦窑堡会议旧址、洛川会议旧址、黄龙县瓦子街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今年黄金周游客接待量的增长率都在210%以上。临沂孟良崮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3.58万人次;沂蒙山根据地更是游客爆满,每日接待游客人数也较去年同期平均增长80 %左右。

  二、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做好红色旅游工作。

  一是采取奖励机制,撬动红色旅游发展。湘潭、延安、临沂等市出台了旅游促销、营销奖励办法,并在节前对各自客源市场开展了针对性的宣传促销;二是举办节会活动,拉动红色旅游发展。湘潭先后举办了2009中国(湖南)旅游文化节暨“同唱红色歌、激情红色游”大型主题活动以及2009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三届湘商大会。在红色旅游文化节期间,湘潭市隆重推出了“毛泽东成长之路”精品旅游线。临沂市推出了大型水上实景红色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形成了“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的良好格局;蒙阴县举办了庆祝新中国60华诞“生态蒙阴、和谐家园”摄影展等活动。常熟市举办了第四届沙家浜旅游节。遵义市举办了贵州省第四届旅发大会。会宁县也举办了大型红色旅游活动等。三是加大了新闻传播力度,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延安今年投资3000万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每天播出延安旅游形象广告片,在北京和西安机场进行广告宣传。10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延安红色旅游注重参与性项目建设》的新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栏目从10月5日至10月8日,连续四天报道《延安红色旅游注重参与性项目建设》、《延安红色旅游带火乡村旅游》、《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开放游客猛增》、《延安红色旅游开发注重投资多元化》等多条新闻。遵义市也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时报》等新闻媒体上做了节前宣传。

  三、各景区精心策划,丰富游客参与活动。

  孟良崮景区通过组织文艺演出、红色歌曲演唱和放映电影《沂蒙六姐妹》,向游客再现沂蒙老区人民的感人故事,同时还新增加了射箭、冲上孟良崮等游客体验性项目。莒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组织沂蒙红嫂演出队在景区内表演,推出了纺线、推小推车、推磨等参与性项目。沂水景区推出了大型实景演出《沂蒙红嫂》、婚俗表演和杂技团表演,丰富了文化项目。井冈山的“重走红军路”、延安的“延安保卫战”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亲身体验。

作者: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李富喆 (李富喆的博客)
相关新闻
 
热点资讯
 
旅游相册
 
哈市周边
- 第四届吉林雪博会暨第二十三届长春冰雪节开幕
- 今年吉林雪博会很“冬奥”,“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不仅仅是口号!
- 向往那片蔚蓝,就和我共赴一场飞越芽庄之旅!
- 龙江大咖相约6.23/东京邂逅新潟/是美景+美酒还是华彩+乐章?
- 黑龙江推出十大赏花地 赏花系列主题游搅热春季旅游市场
- 感受远东历史文化 体验异国风情——“周末游龙江” 之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四日游
 
龙江景点
- 2017第6届中国·哈尔滨五花山赏秋节9月29日举行
- 2017第6届中国·哈尔滨五花山赏秋节9月29日举行
- 2017第6届中国·哈尔滨五花山赏秋节9月29日举行
- 2017第6届中国·哈尔滨五花山赏秋节9月29日举行
- 徐生彬摄影作品:初春中的柴河威虎山雪村(高清组图)
- 徐生彬摄影作品:初春中的柴河威虎山雪村(高清组图)
友情链接
中国网旅游 人民网 新华网 千龙旅游 江西旅游网 河南旅游网 内蒙古旅游网